Login
Home
Favorite
0
Course
社會科學概論10
111-3試聽課程
法律系-行政學
行政學09
行政學10
行政學15
行政學19
行政學24
行政學29
行政學33
行政學37
行政學43
法律系-政治學
政治學45
政治學46
政治學47
政治學48
政治學49
政治學50
政治學51
政治學52
政治學53
政治學54
法律系-社會科學概論
社會科學概論01
社會科學概論02
社會科學概論03
社會科學概論04
社會科學概論05
社會科學概論06
社會科學概論07
社會科學概論08
社會科學概論09
社會科學概論10
Index
Keypoint
Discuss
Note
Length: 30:27, Posted : 2023-07-12 15:32
Views : 179
01:00
1. 課程片頭
00:05
2. 社會科學概論第10講
00:05
3. 偏差與社會控制
01:43
4. 偏差的性質
00:32
5. 依社會學的觀點,偏差行為是由社會來判斷、來決定的。一個偏差者的偏差行為並非來自生理上的先天遺傳,而是其本人在所處的社會環境中習染而得。偏差行為可分為四大類型:偏差行動偏差習性偏差心理偏差文化
00:53
6. 偏差行為的標準是社會文化所訂定的,因此其標準常因時、地、人之不同而有差別。如果社會沒有訂定這些標準及規範,那麼就不會有所謂越軌行為,更不會有所謂的「偏差者」。即使社會訂定了標準規範,如果沒有人員來負責監督、控制、執行這些標準規範,就不會發現有偏差行為的存在。社會學家指出:每個人都曾有過某些偏差行為的經驗,但大多數卻未被認為是偏差者。這是因為那些偏差行為未被發覺;或被查覺卻未被處理而已。
00:47
7. 社會訂定了許多規範、法條;同時也設有專門機構組織來執行這些規範條文的遵守。對於「正式規範」的違反者之懲治常由治安或警察人員來負責。社會學家指出:雖然大多數的社會規範,不論是「正式規範」或「非正式規範」,都是風俗文化長期流傳下來的,但是仍有不少是由當代社會所訂定的。社會裡,誰有權力訂定規範,誰會被定名為「偏差者」,以及對其偏差行為的懲罰及控制都深受社會組織的影響。
01:03
8. 社會學家用「標籤」(labeling)的概念來描述社會對偏差者的認定。所謂「標籤」(label)是指:把一罪名加諸於某一個人或一群人,把這人或這群人認定為「偏差者」。社會裡大多數人不僅都有偏差行為的傾向,而且也常親身做過、經驗過偏差行為,但未被發覺或未被處罰,因此不被視為偏差者。如以標籤觀點來說,這等於是標籤或大帽子未施諸於這些人身上。
00:30
9. 偏差行為的標籤過程
03:08
10. 社會學家用「標籤」(labeling)的概念來描述社會對偏差者的認定。所謂「標籤」(label)是指:把一罪名加諸於某一個人或一群人,把這人或這群人認定為「偏差者」。社會裡大多數人不僅都有偏差行為的傾向,而且也常親身做過、經驗過偏差行為,但未被發覺或未被處罰,因此不被視為偏差者。如以標籤觀點來說,這等於是標籤或大帽子未施諸於這些人身上。
00:42
11. 持標籤論的社會學家所注目的重點不在於那偶發的偏差行為:就如前面兩個表裡所列的那些人們偶爾為之的偏差行為,這類偏差行為被稱之為「初級偏差」(primary deviance)。社會學家的研究重點常放在常表現的、習慣性的偏差行為,社會學家稱這一類為「次級偏差」(secondary deviance)。如果某人再三地重複違反社會規範,標籤論者就想研究出為什麼這些人不能遵守規範。
03:50
12. 標籤論指出有權勢者能訂定規範的社會現象,因此認為社會裡下層社會階級的人們違法事件有較高比率的原因並不在這些人們本身,而是因為他們的行為方式或其下層社會的次文化跟上流社會不同,因而被認定為「偏差者」。上流社會的人即使違反了社會規範也不一定就會被列為偏差者而受處罰;因為一方面規範及法規是上流階級所訂定的,另一方面他可得其上流社會裡友儕們的袒護。社會學把這類上流階級所犯的偏差行為叫「菁英偏差」。
00:55
13. 偏差行為的正功能
00:53
14. 社會控制
00:46
15. 上述社會控制方式中,社會學家再三強調「社會化」方式應該是最重要的方法。然而,社會化對一個已經違規的差異者卻發生不了急迫的搶救功能。因此,大多數的社會團體仍以「獎賞與懲罰」為社會控制最直接而又最符合短期急需的補救方式。大多數學者都相信「非正式控制」較能治本。非正式控制鼓勵人們自動自發地遵守社會規範,避免偏差行為的出現。這要比以正式控制來懲罰犯者來得有效。
00:35
16. 偏差行為的理論解釋生理學的理論解釋
00:40
17. 心理學的理論解釋
01:22
18. 社會學的理論解釋
00:45
19. 墨頓認為由於社會指引的追求財富的價值觀念,與社會所提供追求這目標的方法手段之間有差距,因而導致一種迷亂的現象:社會鼓勵人們追求一目標,卻未能給每個成員獲取目標的手段。因此,部分成員只有違反社會規範,做出被社會認為是偏差的行為以達成其目標。墨頓就此發展出五種基本的適應方式,即所謂的「偏差迷亂理論」。這五種方式是:遵從、創新、形式主義、退縮及反叛。
00:32
20. Slide 21
06:14
21. 社科小故事思考時間:標籤理論與「自我實現的預言」
00:09
22. 社會學家用「標籤」(labeling)的概念來描述社會對偏差者的認定。所謂「標籤」(label)是指:把一罪名加諸於某一個人或一群人,把這人或這群人認定為「偏差者」。社會裡大多數人不僅都有偏差行為的傾向,而且也常親身做過、經驗過偏差行為,但未被發覺或未被處罰,因此不被視為偏差者。如以標籤觀點來說,這等於是標籤或大帽子未施諸於這些人身上。
02:00
23. 作業時間
00:04
24. 社會學家用「標籤」(labeling)的概念來描述社會對偏差者的認定。所謂「標籤」(label)是指:把一罪名加諸於某一個人或一群人,把這人或這群人認定為「偏差者」。社會裡大多數人不僅都有偏差行為的傾向,而且也常親身做過、經驗過偏差行為,但未被發覺或未被處罰,因此不被視為偏差者。如以標籤觀點來說,這等於是標籤或大帽子未施諸於這些人身上。
00:59
25. 課程片尾
Attachment
Length: 30:27, Posted : 2023-07-12 15:32
Views : 179
Attachment
Enabled for members only! Please register first.
Enabled for course members only! Please join the course first
Prev
社會科學概論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