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課程片頭
  • 2. index 3
  • 3. 本章目錄
  • 4. 學習目標
  • 5. 體制理論(Institutional Theory)體制大致可分為三個構面。認知性(cognitive)相關的體制項目,有社會價值觀、習俗、象徵代表等;規範性(normative)的體制項目,有作業標準、道德與專業倫理守則等;法規性(regulative)的體制項目,則有法律、政府行政命令等。當個體表現符合體制準則與標準的行為,也就是符合該社會的期待,該個體行為就具有正當性,個體也較能被該社會或群體認同、接受與支持。
  • 6. 前言
  • 7. 環境的影響因素中,體制決定個體行為的正當性與否,而體制的準則經常來自文化的影響,因此,文化不僅是最能影響個體主觀意識的一項因素,也是影響團體體制的重要因素。本章主要依序探討影響個體行為主要因素中的智力、態度及文化等三部分。
  • 8. 2-1 智力
  • 9. 一般性因子是心智能力所共同具有的要素,代表著個體進行複雜心智活動的能力,在所有心智過程中,居於最高層級,並且支援其他心智能力;特殊性因子,是因人而異的心智能力。特殊性因子包含以下七項: 語文理解(Verbal Comprehension):瞭解字詞和文章意義的能力,並能理解書寫和口語資訊。語詞流暢(Word Fluency):快速輕鬆使用語詞的能力,但並不特別強調語文理解。
  • 10. Slide 9
  • 11. Slide 10
  • 12. (二) 現代智力現代智力的研究趨勢則強調多元與統合化方式,同時採用多種效標、多種技巧,以深入完整的檢視學生多層面的知識及能力。其中代表性之一的理論則為多元智力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美國心理學家嘉德納(Howard Gardner)認為,每個人都是具有多種能力組合的個體,而不是只擁有單一能力的個體。至於智力內涵中所包括的多元,嘉德納認為,構成智力的成分則是以下八種能力:
  • 13. Slide 12
  • 14. Slide 13
  • 15. 顯然,嘉德納的智力多元論,對傳統的智力觀念提出新的詮釋。按其所列八種能力,如以傳統的智力理論觀點看,只有前面所列的三種能力,才算智力。後面的五種能力,一向並非智力測驗所要測驗的項目。
  • 16. 2-2 態度
  • 17. Slide 16
  • 18. 由圖2-3顯示態度的三項成分彼此相互影響,認知成分以理性思考為主要心理歷程,能夠影響情感與行為傾向,這是組織行為傳統強調理性的影響過程。在有意識的情境下,行為傾向受到認知與情感成分的影響,但是個體往往處於無意識的情境下表現出各種行為,此種情境下,則經常由行為傾向影響態度的認知與情感成分,而致使行為影響態度的情形。從大腦觀點分析,情感的產生有兩個途徑:
  • 19. Slide 18
  • 20. Slide 19
  • 21. index 22
  • 22. index 23
  • 23. 課程片尾
1/23
 
 
00:00/01:00
00:00/32:33
  • 速度 :
  • 畫質 :
Volume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