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首頁
收藏
0
返回課程
西洋政治哲學與歷史10
112-1試聽課程
通識中心-領導學
領導學01
領導學02
領導學03
領導學04
領導學05
領導學06
通識中心-社會形象管理
社會形象管理01
社會形象管理02
社會形象管理03
社會形象管理04
社會形象管理05
社會形象管理06
社會形象管理07
社會形象管理08
社會形象管理09
社會形象管理10
法律系-憲法
憲法01
憲法02
憲法03
憲法04
憲法05
憲法06
憲法07
憲法08
憲法09
憲法10
法律系-租稅行政救濟實務
租稅行政救濟實務01
租稅行政救濟實務02
租稅行政救濟實務03
租稅行政救濟實務04
租稅行政救濟實務05
租稅行政救濟實務06
租稅行政救濟實務07
租稅行政救濟實務08
租稅行政救濟實務09
租稅行政救濟實務10
法律系-法理學
法理學01
法理學02
法理學03
法理學04
法理學05
法理學06
法理學07
法理學08
法理學09
法理學10
法律系-強制執行法
強制執行法01
強制執行法02
強制執行法03
法律系-商事法
商事法01
商事法02
商事法03
商事法04
商事法05
商事法06
商事法07
商事法08
商事法09
商事法10
法律系-西洋政治哲學與歷史
西洋政治哲學與歷史01
西洋政治哲學與歷史02
西洋政治哲學與歷史03
西洋政治哲學與歷史04
西洋政治哲學與歷史05
西洋政治哲學與歷史06
西洋政治哲學與歷史07
西洋政治哲學與歷史08
西洋政治哲學與歷史09
西洋政治哲學與歷史10
大傳系-傳播與網站設計
傳播與網站設計01
傳播與網站設計02
傳播與網站設計03
傳播與網站設計04
傳播與網站設計05
傳播與網站設計06
文藝系-文化藝術與社區營造
文化藝術與社區發展-第1講
文化藝術與社區發展-第2講
文藝系-台灣戲劇概論
台灣戲劇概論01
台灣戲劇概論02
台灣戲劇概論03
台灣戲劇概論04
台灣戲劇概論05
台灣戲劇概論06
台灣戲劇概論07
台灣戲劇概論08
台灣戲劇概論09
台灣戲劇概論10
工商系-市場調查
市場調查第01講次
市場調查第02講次
市場調查第03講次
工商系-創新管理
創新管理01
創新管理02
創新管理03
創新管理04
創新管理05
創新管理06
創新管理07
創新管理08
創新管理09
創新管理10
工商系-金融機構管理
創新管理01
創新管理02
創新管理03
創新管理04
創新管理05
創新管理06
創新管理07
創新管理08
創新管理09
創新管理10
科管系-經濟學(一)
經濟學(一)01
經濟學(一)02
經濟學(一)03
經濟學(一)04
經濟學(一)05
經濟學(一)06
經濟學(一)07
經濟學(一)08
經濟學(一)09
經濟學(一)10
科管系-運算思維與雲端程式設計
運算思維與雲端程式設計01
運算思維與雲端程式設計02
運算思維與雲端程式設計03
科管系-科技化服務專論
科技化服務專論01
科技化服務專論02
科技化服務專論03
科技化服務專論04
科技化服務專論05
科技化服務專論06
科技化服務專論07
科技化服務專論08
科技化服務專論09
科技化服務專論10
科管系-UX使用者體驗設計與數據分析
UX第01講
UX第02講
UX第03講
UX第04講
UX第05講
UX第06講
UX第07講
UX第08講
UX第09講
UX第10講
科管系-人際關係管理
人際關係管理01
人際關係管理02
人際關係管理03
人際關係管理04
人際關係管理05
人際關係管理06
人際關係管理07
人際關係管理08
人際關係管理09
人際關係管理10
外文系-多益英文測驗(二)
多益英文測驗(二)01
多益英文測驗(二)02
多益英文測驗(二)03
多益英文測驗(二)04
多益英文測驗(二)05
多益英文測驗(二)06
多益英文測驗(二)07
多益英文測驗(二)08
多益英文測驗(二)09
多益英文測驗(二)10
外文系-英文歌詞賞析
多益英文測驗(二)01
多益英文測驗(二)02
多益英文測驗(二)03
多益英文測驗(二)04
多益英文測驗(二)05
多益英文測驗(二)06
多益英文測驗(二)07
多益英文測驗(二)08
多益英文測驗(二)09
多益英文測驗(二)10
外文系-英美詩歌(一)
英美詩歌(一)01
英美詩歌(一)02
英美詩歌(一)03
英美詩歌(一)04
英美詩歌(一)05
英美詩歌(一)06
英美詩歌(一)07
英美詩歌(一)08
英美詩歌(一)09
英美詩歌(一)10
外文系-日語教學法(一)
日語教學法(一)01
日語教學法(一)02
日語教學法(一)03
日語教學法(一)04
日語教學法(一)05
日語教學法(一)06
日語教學法(一)07
日語教學法(一)08
日語教學法(一)09
日語教學法(一)10
外文系-中日翻譯與習作(一)
中日翻譯與習作(一)01
中日翻譯與習作(一)02
中日翻譯與習作(一)03
中日翻譯與習作(一)04
中日翻譯與習作(一)05
中日翻譯與習作(一)06
中日翻譯與習作(一)07
中日翻譯與習作(一)08
中日翻譯與習作(一)09
中日翻譯與習作(一)10
通識中心
公共管理概論01
公共衛生導論01
打狗巡旅01
交響樂故事與人生01
城市公共造景藝術概論01
城市的永續發展目標01
幽默文學01
敏捷專案管理01
創意思考01
勞工人才發展品質管理系統01
當代社會議題分析01
綠色環保新生活01
衝突管理01
親子性教育科普學01
邂逅女性主義01
法律系
土地法專題01
公共政策01
民事訴訟法01
民法債編各論(一)01
刑法分則01
行政救濟法01
法學方法論01
社會秩序維護法01
社會學01
保險法01
氣候變遷因應法與碳處理01
票據法01
第1講ー刑事訴訟實務_課程要求、課程介紹、盤查案例介紹
大傳系
自信的溝通技巧01
自媒體生態與媒體平台01
性別與影像01
傳播寫作01
工商系
企業危機管理01
物流管理01
物聯網管理與應用01
貨幣銀行學01
經濟學(一)01
電子商務導論01
管理學(一)第01講次
網路創業實務01
觀光與餐旅行銷第01講次
文藝系
台灣文化史01
民族器樂與賞析01
音樂與文學01
戲劇、電影與文化01
科管系
ESG永續發展01
人員與組織激勵01
城市治水防災科技與政策01
國際企業與科技分析01
基礎科技英文01
智慧科技與流程管理01
資料擷取與視覺化01
管理心理學01 課程介紹
談判技巧01
外文系
中日翻譯與習作(二)01
日文能力檢定1級(二)01
日本文學史(二)01
日本物流制度(一)01
日本現代文學賞析01
日語語言學(二)01
多益英文測驗(三)01
西洋文學典故01
英文繪本閱讀01
英美詩歌(二)01
英語簡介台灣01
英語聽講實習(二)01
基礎日語(二)01
健管系
人際溝通技巧01
公共衛生學01
休閒旅遊與健康01
法律與生活01
社會工作概論01
社會福利機構組織01
健康促進01
健康管理概論01
健康管理與行銷學01
營養學01
索引
重點
討論
筆記
長度: 36:53, 發表時間 : 2023-09-06 11:20
觀看次數 : 251
01:00
1. 課程片頭
00:47
2. 西洋政治哲學與歷史第10講
00:56
3. 盧梭的生平
01:22
4. 養育盧梭長大的姑姑也是一位禁慾的清教徒,對他非常嚴苛,但盧梭對她卻有著難以自控的性慾;雖然盧梭家庭仍然被城邦定為中產階級,男性成員在選舉中有投票權,但盧梭的父親似乎不太善於經營生計,沒有送過盧梭上學,而只是鼓勵他閱讀各種小說,使得他經常被那些夢幻、冒險和英雄式的情節所吸引,又不得不早早出身當法務公證人學徒和雕工學徒。
01:11
5. 在15歲時,盧梭因為趕不上日內瓦市的宵禁時間而被鎖在城外,這時候已經與父親斷絕來往,又時常被雕工師傅欺凌的他決意離開日內瓦,流浪到薩伏依(意大利西北部的小公國)。盧梭在此認識了與丈夫分居、過著放蕩主義生活的華倫夫人。29歲的華倫夫人成為了盧梭的「媽媽」,供養他到天主教的神學院學習,盧梭也從加爾文派轉信天主教。
00:02
6. 在15歲時,盧梭因為趕不上日內瓦市的宵禁時間而被鎖在城外,這時候已經與父親斷絕來往,又時常被雕工師傅欺凌的他決意離開日內瓦,流浪到薩伏依(意大利西北部的小公國)。盧梭在此認識了與丈夫分居、過著放蕩主義生活的華倫夫人。29歲的華倫夫人成為了盧梭的「媽媽」,供養他到天主教的神學院學習,盧梭也從加爾文派轉信天主教。
00:44
7. 雖然年少時缺少了規範教育,但在華倫夫人的培養下盧梭的才華與學識增長不少,又自學了音樂、植物學、哲學與作詩。青年時期的盧梭離開了薩伏依前往巴黎,成為了頗有名氣的作曲家和音樂理論家,又開始與巴黎的哲人來往,認識了馬布利兄弟、狄德羅與伏爾泰。
01:12
8. 這時候的盧梭思想雖然已經成熟,也受到巴黎知識份子的青睞,但因為工作不順利,一直身無分文;雖然與哲人交往,也被視為啟蒙運動的重要推手,但他對知識和學者的仇視不減反增,寫了《論科學與藝術》來抨擊學術和藝術是對人性的荼毒。
01:06
9. 伏爾泰因而與他決裂,長年以筆名發表文章嘲諷和攻擊盧梭的著作和人格,自青春期起就有嚴重疑病症和焦慮的盧梭,在伏爾泰的攻擊和貧困生活之下變得越來越神經質和多疑,雖然學富五車,但對情人和其他市井女性的所傳的謠言八卦卻深信不已。
00:55
10. 倫理學
01:11
11. 對於知識與道德的關係,對於盧梭而言,擁有知識令人變得虛偽。盧梭認為,自從擁有知識以來,人就變得彬彬有禮,習慣對其他人有禮貌,而導致缺乏美德的人,表面上亦看似擁有美德。這樣不單止令到所有人都因為遵從禮儀,而不敢展示出真正的自己,亦令到人難以真正認清其他人的真面目。真誠的友誼,真正的敬意,亦因人心難測而不復存在,而懷疑、恐懼、冷酷、戒備、憎恨、背叛,就一直隱藏在禮儀背後。
01:06
12. 盧梭亦以蘇格拉底之觀點,指出擁有知識會令人變得自大。盧梭同意,蘇格拉底稱讚無知,鄙視知識,而追求美德。盧梭亦指出,擁有知識會令人損失時間,並且無可彌補。除損失時間外,盧梭認為,擁有知識亦會令人因重視金錢,而不重視美德,反而會以金錢數量,計算人的存在價值。
00:30
13. 這樣,至少三十個窮人方可以與一個富人有相同之價值。另外,盧梭指出,擁有知識之後,人就不再問其他人是不是正直,但會問其他人有沒有才能,評價一個人的價值,因而只取決於擁有知識,而忽視其他美德。盧梭認為,擁有知識是壞事,所以人不應該追求知識。
00:33
14. 盧梭在《愛彌兒》中提出,人的一切不幸都是源於過多的欲望。一個幸福的人是能控制自己欲望的人。盧梭崇尚情感,認為情感高於理性,他認為理性會敗壞人類道德,使人變得冷漠。
00:30
15. 政治哲學
01:12
16. 《社會契約論》則是盧梭民主政治思想的集中表現。盧梭認為,人類最初處於原始的「自然狀態」,在這個時間,不存在私有制和不平等,人與人之間的衝突無法得到公正的解決,國家是因訂立契約而產生。人民是制訂契約的主體,由此他提出「人民主權」的思想,國家主權不能分割,也不能轉讓。一切主權的表現和運用必須表現人民的意志,法律是「公意」,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君主不能高於法律。同樣,法律保護每個人的勞動所得不受侵犯。
00:28
17. 在哲學領域,盧梭於18世紀50年代發表的兩篇論文,確定他在哲學史上的地位,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中,盧梭指出:「自然界中很少有不平等的現象,當今流行的不平等現象是人類在求生存和進步的過程中,人為逐漸衍生成的。
00:35
18. 描述人和社會關係的《社會契約論》也許是盧梭最為人知的著作(盧梭本人最為欣賞的著作卻是《愛彌兒》),其中開頭寫道「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這本書於1762年出版,當時無人問津,但後來成為了反映西方傳統政治思想的最有影響力的著作之一。
00:57
19. 與他早期作品相反,盧梭認為自然狀態是沒有法律和道德的獸性狀態,好人是因為社會的出現才有的。自然狀態下,常有個人能力無法應付的境況,必須通過與其他人的聯合才能生存,因而大家都願意聯合起來。人們聯合在一起,以一個集體的形式而存在,這就形成了社會。社會的契約是人們對成員的社會地位的協議。
00:01
20. Slide 19
01:31
21.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
00:48
22. 當大多數人都在啟蒙風潮前臣服,朝向代表進步的「現代社會」前進時,盧梭「敢言」出人們內心中最深層的感受,質疑大家以為無須再懷疑的事物。但是,這些「筆戰」的內容都容易讓人誤解,以為盧梭還在捍衛自己的論文,以「見招拆招」的方式,回應他人的攻擊。其實,在整個「筆戰」的過程中,在盧梭心中,說明不平等的起源,隱然已經成為他必須做的重點。
00:28
23. 不知是巧合,還是有心的安排,1753 年 11 月的《法國信使》又舉辦徵文比賽,題目:「人類的不平等起源為何,它是自然法所授權的嗎?」早就準備寫一篇有關這個題目文章的盧梭,在《懺悔錄》中回憶:「這個偉大的題目震驚了我,第戎學院怎麼敢提出這樣的題目。」
00:50
24. 為了撰寫這篇論文,盧梭在森林中待了一週,找尋「原初社會」的印象。這個孤獨存在森林中的印象,充斥於整篇論文。代表自然的森林,是自由、德行與幸福的地方,是逃離社會與人的地方。對於盧梭而言,自然與城市是對立的。在自然中,存在著健康的身體,以及心靈的自由;在那兒,他能夠聽到自己內心中最深層與最自然的回應;在那兒,盧梭能夠在原始的天真無邪中,感受到內心的震動。
00:48
25. 為什麼一定要回到自然呢?因為盧梭認為,不平等顯現出人性中的「惡」,並具體地展現在社會制度中,尤其是在富人與窮人之間。但是,現代社會的「惡」,來自何處呢?雖然「原罪」的解釋最為普遍,但它不足以作為一個答案,因為神不曾出現在接受這個解釋的人之面前(「這確實也是一個令人感到困惑和辯護的矛盾,卻也是一個完全不可能證明的矛盾」)。
00:34
26. 如果人並沒有背負這個原始的「惡」,那麼「惡」來自何處呢?盧梭認為,「惡」來自被壞制度所治理的人。那麼,什麼時候開始,無辜的人變成被壞制度所治理的人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拒絕「神啟論」的盧梭,必須重建人類過去的歷史。
00:44
27. 他應用「假設推理的方法」將現存的事實當成結果,透過假設與推理,回溯原先人類最原初的狀態。在重建人類的過去的同時,盧梭卻強調,這是「假設的」,並非「歷史事實的」(「這個問題完全不觸及事實,我們所採用的研究方式,其目的不在於獲得歷史真相,而在於獲得假設與條件式的推理。」)
00:42
28. 為什麼他要這麼說呢?因為對盧梭而言,懂得用文字語言作記載的人,已經是脫離自然狀態的人。用隱喻的話來說,歷史就是建立在壓制自然的「善」之上。即便如此,盧梭也強調,歷史卻從不曾真正地消滅過我們的「善」。這個長年受到壞制度統治的「善」,一直退居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卻從來也不滿意於污染它的人類「惡」史。
00:45
29. 盧梭要強調,人因自然而獲得的「善」,一直存在於我們的內心之中,不在歷史的演變之下,完全消弭在「惡」中。這是一場「善」與「惡」之間的對立;「惡」的發展是歷史,但這個歷史與自然的「善」無關。「惡」的歷史不斷地在拒絕、覆蓋,甚至穿越「善」,但卻不能改變與摧毀「善」。這是為什麼,盧梭認為歷史真相的探討,將無助於理解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而應當回歸到最原初的自然狀態。
00:54
30. 盧梭坦承,這是一個實用的考量,因為「自然狀態」「在一個不再存在的狀態、一個過去也許從來沒有存在過的狀態,一個或許在未來永遠不會存在的狀態之中」,但是「為了對現狀做出正確判斷,擁有這個狀態的正確概念無論如何是必要的。」盧梭認為,若要作「自然狀態」的探討,就必須用理性來作判斷,因為「最偉大哲學家不會指導這種實驗。」盧梭指的,是霍布斯(T. Hobbes),這位論自然狀態最著名的政治哲學家。
00:39
31. 盧梭說:「所有曾經檢視社會基礎的哲學家都覺得必須追溯到自然狀態,但是卻沒有哪一個人真正成功地做到這點。」霍布斯錯誤地認為,自然狀態中的人,「天生就是壞的。」盧梭認為,霍布斯用啟蒙與政治社會發展以後的思考方式描述自然狀態的作法,是錯誤的。這錯誤使得霍布斯的結論,即自然狀態就是一個人人相互攻擊的戰爭狀態,不合常理。
00:41
32. 如果人在一開始就面對生死存亡的戰爭狀態,那麼他們必須立即放棄那可怕的狀態,否則只有面對滅絕的下場。果真如此,那麼霍布斯根本就無法解釋,在「地理大發現」後,歐洲在世界各地所目睹的各種「前政治社會」。霍布斯的錯誤,在於他宣稱描述自然人,然而在實際上描述的,卻是那已經「啟蒙」的社會人。
00:50
33. 自然人沒有道德嗎?對於盧梭而言,「他」根本就不知道「道德」為何。自然人因為無知,「所以不知道如何運用理性」,但因為同樣的理由,「所以也不知道如何濫用他的能力。」我們可以因此說,自然人不壞的原因,正是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是好。自然人並不是因為啟蒙的發展,也不是因為法律的限制,「而是因為情感中的安寧,以及對於壞因的無知,使他們不做壞事。」
00:42
34. 盧梭認為,在理性發展前,情感中包含兩項自然天性,「自保之愛」與「憐憫」;它們使得自然狀態維持在一個相對均衡與穩定的狀態之中。為求「自保」,自然人必須以力相爭維持生存所需要的東西,但需求也僅限於最低階層,容易滿足。因此,雖然在我們眼中,自然人的行為處處顯得粗魯,但他們之間不會有真正的衝突。即使他們發生衝突,也是隨著眼前的爭奪分出勝負而結束,沒有記恨與報復。
00:37
35. 加上所有人(也包含動物)天生即具備的憐憫心,使得人不會因為見到別人痛苦而感到快樂。這也使得處於弱勢的人,不用擔心強者,因為自然提供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強者」與「弱者」也一樣活在「自保」與「憐憫」交雜的狀態中。
00:39
36. 所以,活在這個「前政治狀態」中的自然人處在「好的狀態」中,原因在於他們是「自足的」。他們與外在環境維持了一個均衡,使得人與人之間,享受了自由與平等。他們是自由的,因為他們在物質的、心理的以及人際的需求上,都能夠獨立地被滿足。他們是平等的,因為他們自然的不平等,不具有任何道德的意義。
00:34
37. 這是一個無知於自己好壞的人所組成的狀態,於其中,沒有人的內心與外表是分離的;如果他粗暴,那是因為他不知道什麼叫精緻,如果他誠實,那是因為他不知道什麼叫欺騙。盧梭想要提升自然人,貶抑文明人的企圖已經很明顯了;自然人不但自由平等,還因此而比文明人幸福。
00:42
38. 人的天性中,包含一種「求好」的特性,會使人在自然環境中,追求比較好的生活空間。若是自然環境維持滿足「自保」條件時,自然人不會主動「求好」。但是,當自然環境改變了,當人口增加了,物質缺乏了,氣候改變了的時候,人會隨著外在環境的改變而隨之調整生存方式。這代表原先「自足」條件的破壞,接踵而至的就是依賴、分工、比較、獎懲的狀態。
00:36
39. 結果是:類似於虛榮的「自重之愛」從自然人所有的原始性格中脫穎而出,成為主導社會發展的動力。原先人與人之間那種不具有價值意義的「不平等」,現在開始展現他們在競爭環境下的優勢。那些比較強壯、比較聰明、比較敏捷、比較美麗、比較大膽的人,就會注意到他們的才能,並會想盡辦法,讓這些長處能夠在競爭環境中,發揮最大的價值。
00:19
40. 原先那種不具道德意義的不平等,變成有社會價值的不平等。人的行為與內心,也不再合而為一;行動的目的,是為了受別人的肯定與讚揚。
00:24
41. 人墮落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無須多久,這種不平等的現象,不但發生在財富與權力上,也發生在心智與外表上。總之,只要是能夠贏得眾人注目的品質與才能,都是大家趨之若鶩的對象。追求社會價值,成為所有人努力的方向。
00:03
42. 原先那種不具道德意義的不平等,變成有社會價值的不平等。人的行為與內心,也不再合而為一;行動的目的,是為了受別人的肯定與讚揚。
00:01
43. 結果是:類似於虛榮的「自重之愛」從自然人所有的原始性格中脫穎而出,成為主導社會發展的動力。原先人與人之間那種不具有價值意義的「不平等」,現在開始展現他們在競爭環境下的優勢。那些比較強壯、比較聰明、比較敏捷、比較美麗、比較大膽的人,就會注意到他們的才能,並會想盡辦法,讓這些長處能夠在競爭環境中,發揮最大的價值。
00:00
44. 人的天性中,包含一種「求好」的特性,會使人在自然環境中,追求比較好的生活空間。若是自然環境維持滿足「自保」條件時,自然人不會主動「求好」。但是,當自然環境改變了,當人口增加了,物質缺乏了,氣候改變了的時候,人會隨著外在環境的改變而隨之調整生存方式。這代表原先「自足」條件的破壞,接踵而至的就是依賴、分工、比較、獎懲的狀態。
00:02
45. 這是一個無知於自己好壞的人所組成的狀態,於其中,沒有人的內心與外表是分離的;如果他粗暴,那是因為他不知道什麼叫精緻,如果他誠實,那是因為他不知道什麼叫欺騙。盧梭想要提升自然人,貶抑文明人的企圖已經很明顯了;自然人不但自由平等,還因此而比文明人幸福。
00:00
46. 人的天性中,包含一種「求好」的特性,會使人在自然環境中,追求比較好的生活空間。若是自然環境維持滿足「自保」條件時,自然人不會主動「求好」。但是,當自然環境改變了,當人口增加了,物質缺乏了,氣候改變了的時候,人會隨著外在環境的改變而隨之調整生存方式。這代表原先「自足」條件的破壞,接踵而至的就是依賴、分工、比較、獎懲的狀態。
00:00
47. 結果是:類似於虛榮的「自重之愛」從自然人所有的原始性格中脫穎而出,成為主導社會發展的動力。原先人與人之間那種不具有價值意義的「不平等」,現在開始展現他們在競爭環境下的優勢。那些比較強壯、比較聰明、比較敏捷、比較美麗、比較大膽的人,就會注意到他們的才能,並會想盡辦法,讓這些長處能夠在競爭環境中,發揮最大的價值。
00:01
48. 原先那種不具道德意義的不平等,變成有社會價值的不平等。人的行為與內心,也不再合而為一;行動的目的,是為了受別人的肯定與讚揚。
00:00
49. 人墮落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無須多久,這種不平等的現象,不但發生在財富與權力上,也發生在心智與外表上。總之,只要是能夠贏得眾人注目的品質與才能,都是大家趨之若鶩的對象。追求社會價值,成為所有人努力的方向。
00:51
50. 至於個人本身變成完全不重要的東西。「真實與表面變成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在這個區別中,發展出驚嚇人的吹噓、迷惑人的計謀,以及所有附帶的惡行。」慢慢地,心智與生理上的不平等,逐漸轉換成為富人與窮人之間階級的不平等,然後是主人與奴僕之間的不平等,最後是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的不平等。總之,他們之間的結構都一樣,就是利用天生的不平等,博得最大的利益,並造成他人的損失。最嚴重的,是後天的人為不平等,它同時使得佔優勢者與居弱勢者,一起墮落。
00:43
51. 盧梭說:「富人的霸佔,窮人的搶劫,各種無節制的熱情,使自然憐憫心偕同那微弱的正義之聲音一起窒息,並展現出人的吝嗇、野心與惡毒。」在「先佔為主」的權利與「強者為主」的權力之間,一直不停的發生爭端。只要看到對方還不是處在最悲慘的環境之中,我方就必須用盡心機,迫使其走投無路。爭端的結果就是無止境的戰爭與謀殺。「初始社會變成最可怕的戰爭狀態。」
00:26
52. 盧梭在論及戰爭狀態時,表現出他對於當代社會最嚴厲的批判。當人人讚揚現代法治社會之穩定奠基於契約理論時,盧梭卻認為社會契約,是富人對窮人「不安好心」的建議。當富人發現,持續的戰爭,不但花費所有累積的財富,也讓自己處在永遠的不安之中。為數眾多的窮人雖然更慘,但卻處處與富人拼命,彼此相互威脅,終非長久之計。
00:20
53. 盧梭說:「富人因為在緊急情況的逼迫下,最後在腦中浮現出人類從來不曾想過的最周詳計畫。」這就是一種契約關係;它制訂原先自然權利所反對的機構與規則,轉換原先的敵人。它讓窮人反而變成防衛富人利益的配合者。
00:31
54. 在這個協同關係中,傻乎乎的窮人還以為終於受到公平的待遇了。殊不知,法治社會的起源,永不回頭地破壞了自然自由,卻將財產的不平等固定成為法律。現在,為了少數人的野心,將多數人置於工作、奴役與悲慘的境地之中,原先非常精緻的掠奪,變成無可挽回的「權利」。
00:38
55. 這不是「自然權利」,而是「公民權利」;它存在於「公民社會」中,不但用來約制「公民個人」,其實也還隱而不彰地合法化那原來因霸佔而出現的不平等。「合法化」來自一種使人與人對立的制度;它不但不鼓勵人與生具備的憐憫性情,反而加以壓制,將個人權利的基礎,建立在自私自利的制度之上。
00:43
56. 這充分展現了盧梭在「第一篇論文」中即已揭示的一個重要觀念:人在變壞的同時,原始的善良卻不曾完全消失。這同時也說明了,為什麼人因自然而是善良的人,卻因為壞的制度而被治理成邪惡的人。這時候,盧梭已經成功地在「第二篇論文」中,解釋了他在「第一篇論文」中所留下的問題,也將「兩篇論文」的精神(「現代社會的批判」與「個人權利的起源」),用他那一貫能夠打動人心的文字,連結在一起,成為他政治著作中最具原創性的一部分。
00:59
57. 課程片尾
附件
長度: 36:53, 發表時間 : 2023-09-06 11:20
觀看次數 : 251
附件
討論功能僅開放給課程成員,請先加入課程
筆記功能僅開放給課程成員,請先加入課程
Prev
西洋政治哲學與歷史09
Next
大傳系-傳播與網站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