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課程片頭
  • 2. 比較政府與政治第01講
  • 3. 教材
  • 4. 第一章 比較政治意識形態
  • 5. 本章參考書目
  • 6. 本章內容
  • 7. 第一節 政治意識型態導論與爭辯
  • 8. 一、政治意識型態的哲學意涵1.指涉一種脈絡可尋的社會哲學或世界觀。狄崔西(Destutt de Tracy),意旨「觀念的科學」,馬克思(Marx)也使用了Ideology 這個詞恩格斯(Engels) :一套思想,使某個社會階級的統治合法化。2.馬克思與恩格斯曾對意識型態說到:「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資料,因此,那些沒有精神生產資料的人的思想,一般是受
  • 9. 二、意識型態的特性意識型態具有五大特性:(一)革命性:(二)群眾性:(三)烏托邦:(四)內聚力:(五)進步性:
  • 10. 三、意識型態的要素蘭尼(Ranney)對政治意識型態的構成要素提出以下分析:(一)價值觀:(二)理想政體:(三)人性的概念:(四)策略:(五)政治戰術:
  • 11. 四、意識型態應注意的層面——「深度的思想變成了廉價的口號」(一)「意識型態」被扭曲: 「意識型態」還有其他值得注意的層面,他們通常以一個嚴謹的思想家(通常是哲學家)為基礎。共產主義可以回溯到黑格爾(Hegel),古典自由主義可以回溯到洛克(John Locke)。但是哲學家原先的理念,在想要將思想變成適合大眾需要的「意識型態」者手中,變成了流行化、庸俗化,甚至被扭曲,深度的思想變成了廉價的口號(二) 「意識型態」總是有缺陷的
  • 12. 三、意識型態的爭辯是否終結了(一)意識型態衰微或終結的論點:1.貝爾的說法:美國社會學家貝爾(Bell)於1960年所著《意識型態終結了嗎? 論 1950 年代政治觀念的窮盡》一書中,道出意識型態的對立,已經窮途末路了。2. 福山的說法:福山於1989年在其所著《歷史的終結?》(The End History )一書中,認為政治意識型態已經變得無關緊要了,因為只有一個意識型態,就是自由主義式的民主
  • 13. (二)意識型態終結論的反思:仍有一些學者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無論「意識型態終結論」、歷史終結論的主張,其實本身就是一個意識型態,六、意識型態與觀念的差異學者克里迪斯(Roy Mac-ridis)認為,意識型態與觀念具有以下不同之處:(一)內聚性:(二)擴張性:(三)包容性:意識型態應包含許多事物的觀念,而成為一組觀念系統。(四)滲透性:
  • 14. Slide 13
  • 15. 第二節 自由主義
  • 16. 19世紀以前 Liberal用來表示慷慨或者寬容,「自由主義」一詞,第一次用於19世紀初,當時是一群西班牙議員採用了自由主義的名稱,後來傳入英國、法國,在英國成為輝格(Whigs )黨,在19世紀40年代演變成為自由黨。一、古典自由主義的基本信念系統洛克(John Locke)被視為古典自由主義的開山祖師古典自由主義是以「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理性功利」為出發點綜觀古典自由主義的要素如下: (一)個人主義:自由主義核心原理。(二)自由:主張「法治內的自由」(三)理性:個人理性之選擇。
  • 17. (四)平等:形式上法律和政治平等。(五)容忍:主張多元主義調和。(六)同意:建立在被治者的同意。(七)憲政:藉由制衡與分權憲法規範。二、現代自由主義的發展受到凱因斯理論的啟迪,現代自由主義包括以下的修正:(一)國家應適度的干預。(二)社會式或福利式的自由主義。(三)關注處於弱勢無法自力救助的個人。
  • 18. 課程片尾
1/18
 
 
00:00/01:00
00:00/30:25
  • 速度 :
  • 畫質 :
  • 播放設定
Volume
10
10